东南亚一直是日韩家电的主场如今变天了
长期以来,东南亚都是日韩家电企业的传统优势市场。三星、LG、松下等凭借深厚的市场根基和品牌认知,牢牢把控这一人口近7亿、年规模超500亿美元的市场。近十年来,韩方更是不断加大东南亚投资:如三星,截至2023年其在越南累计投资已达200亿美元,而越南当年的外汇储备为1000亿美元。
然而,一股来自中国的品牌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旧有秩序,让这片土地悄然变天。日韩品牌的固有优势,也正从多个维度逐步瓦解。
首先是产品创新的错位。东南亚是有上千个民族、上千种语言的文化经济复合体,用户需求复杂多变,且当地的特殊气候对家电产品提出特殊要求。对此,传统日韩品牌的标准产品线逐渐难以完全适应。
而中国品牌,则以深度本土化创新顺势突围。在曼谷的电器卖场里,某韩国品牌促销员拼命强调“韩国技术”,另一韩企展台则挂着“75年品牌历史”的巨幅海报。可对面的海尔智家店内,一台洗衣机上面却用泰语写着“水压不够?我们有增压泵!”——这款产品,是专门针对当地水压较低问题设计的,用户反响热烈。
此外,海尔智家还针对空调发霉问题推出“会洗澡”的自清洁空调;在印尼,美的空调给遥控器加上了“斋月模式”,夜间自动调高2℃避免着凉;在越南,TCL电视机预装了本土网红直播App等……这些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,而是中国品牌对当地需求深入洞察的产品再造。
其次是供应链优势的消殆。中国品牌集体在东南亚建厂前,日韩品牌家电价差曾达到20%—30%。但如今,随着中国军团集体进驻,日韩品牌已陷入“守份额”和“保溢价”的两难境地。如2021年,日本某头部品牌就关闭了泰国洗衣机和冰箱生产线名员工,显露出战略收缩的迹象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中国品牌布局的步伐加速:2024年,海尔春武里空调工业园在泰国奠基,这将是中国品牌在整个东南亚蕞大的空调生产基地。事实上,2022年以来,海尔智家已先后在东南亚建立11家工厂、5座工业园,构建起涵盖各大核心品类的本土化制造网络;今年6月,爱仕达、TCL智家也相继落子东南亚,爱仕达拟不超过1.5亿元在越南建设炊具、小家电及工业机器人基地,TCL智家旗下奥马冰箱也规划于泰国设立生产基地,分两期投资建设冷柜产线、冰箱产线及配套设施。
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供应链的本土化布局不仅能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波动风险,更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和“快速响应”的市场能力。海尔智家就是典型例子:2025年1—4月,海尔智家在泰国、越南、印尼三大关键市场的白电销量合计居首,市场份额达14.3%,同比增长8.2%。这标志着中国品牌依托本土供应链,在核心市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。
第三是渠道策略的固化。近些年,东南亚电商和本土渠道快速崛起,过度依赖传统卖场的日韩品牌错失新消费场景,导致年轻群体渗透率不足。
与之相反,中国家电品牌则通过渠道突破迅速抢占市场,小家电领域的HAN RIVER就很有代表性:作为新兴的国产小家电品牌,HAN RIVER进入印尼市场之初便迅速在Shopee、Lazada、TikTok等渠道全面布局。2020年底,HAN RIVER已跃升为印尼Shopee类目Top1,成为开拓印尼市场的中国小家电先锋品牌之一。
再看以海尔智家为代表的大家电品牌,渠道布局更为完整致密。线下方面,海尔智家在马来西亚建立了1400多销售网点和55家旗舰店,在越南与顶级零售平台DMX合作,在印尼绑定Atlanta等本土强势渠道;线上方面,海尔智家则依托Lazada、Shopee等本地主流电商平台,结合社交媒体营销构建完整的数字化销售生态。这种灵活多元的渠道策略,也使得中国品牌能更广泛、精准地触达不同层级的消费者。
“日韩退守,东盟变天”。东南亚市场的更替,本质上是“全球标准化”与“全球本土化”两种模式的比拼。中国品牌的胜利在于将“战场”从“工厂产线”前移到“用户生活”——谁能因地制宜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和追求,谁才能真正扎根这片热土。而日韩品牌若不能从“时代的傲慢”中觉醒,失守东南亚或许只是全球收缩的开始。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